一、國際貿易合同主體欺詐的類型
1、合同主體虛構
(1)假扮合同主體
是指合同當事人并無法人身份,也不具有簽訂合同的資格,從而無法實現貨物買賣。
(2)無簽訂合同主體資格
這種主要存在于子母合同中。子公司是獨立的法人,但在進行貿易的過程中,子公司因其實力較弱、知名度較低,所以以母公司的名義對外簽訂合同,從中獲取利益。
(3)職業詐騙
是指專門從事國際貿易合同詐騙的主體,其法人姓名等身份信息均不真實,通過偽造身份蒙騙對方當事人,嚴重影響另一方當事人的財產利益。
2、變更合同主體欺詐
變更合同主體欺詐,是指合同一方當事人假裝說明自己無法履行合同所約定的條款義務,提出由第三方來履行合同義務,同時提出一定的誘惑條件,使得被騙方在未徹底審查第三方的資質條件和財產能力的情況下,同意由第三方代替履行義務,從而遭受巨大損失。
3、合同主體責任承擔問題
國際貿易中合同主體以有限責任公司為主,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,每個股東只以其所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。所以一些不法分子其注冊資本很低,但其在合同中約定的支付款項遠遠高于其支付能力,當其違約后法律判定賠償時,被騙方只能得到欺詐方注冊資金的賠償額。
二、國際貿易合同主體欺詐的防范措施
1、資信查詢
在選擇合作伙伴時,最基礎的是要查清對方的商業信譽和經營情況,減低被欺詐的可能,盡可能地減少損失。
2、主體法律性質的審查
在簽訂合同之前,要審核對方是否具有簽訂合同的主體資格且該資格是否真實有效,確認后再進行合同的簽訂。
3、合同履行過程中的注意事項
在合同履行過程中,要隨時關注對方的資格、財力、信用條件等有沒有發生變化,對于發生的改變不利于我方的情況,要及時與對方當事人溝通,必要時可以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。